1920年,白楊出生於北平,她的父母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十分嚴重,很小的時候就被奶媽帶走在農村生活,貧境與苦難伴隨著她的童年。
1931年,白楊的母病故,為了生存,她來到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設立的第五分廠的演員養成所,成為這裏最小的學員。由於她勤奮好學,進步很快,在無聲電影《故宮新怨》中扮演了一個小丫頭。不久影廠解散,白楊加入到“苞莉芭”劇團,演出過話劇《亂鍾》、《戰友》等,但是,不久後該劇團也被強行解散 。
演藝經曆
1934年,白楊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和中國舞台協會等劇社,開始了職業演員的生涯,出演了話劇《回春之曲》、《黎明之前》、《梅蘿香》、《茶花女》。
1936年,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廠成立,經戲劇家洪深介紹,白楊與二廠簽訂合同,主演了她的第一部影片《十字街頭》,在影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楊藝瑛這一青年女性的形象。
1937年,“七七”事變後,白楊與陳白塵,沈浮組成影人劇團,深入人民生活進行宣傳抗日救國話劇的演出。
1938年,白楊與沈西苓、趙丹、魏鶴齡等電影工作者,來到重慶的中央電影攝影場,拍攝了《中華兒女》、《長空萬裏》、《青年中國》等影片。此時,她接觸到斯坦尼表演理論,開拓了她的藝術視野,激勵了她在藝術表演上的探索和追求。從此白楊開始活躍在重慶和成都的舞台上,主演了《屈原》、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、《天國春秋》、《複活》等著名話劇。
1946年,抗戰勝利,白楊回到上海,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《八千裏路雲和月》。
1947年,領銜主演劇情電影《一江春水向東流》,在片中飾演孝順賢慧的中國傳統婦女素芬。《新閨怨》、《還鄉日記》、《乘龍快婿》等影片。
1948年,她又去香港參加《山河淚》等影片的拍攝工作。
1949年,4月從香港返回北平,11月到上海電影製片廠當演員。
1950年,主演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劇情電影《團結起來到明天》。
1956年,與趙丹合作主演了劇情電影《為了和平》,在片中飾演江浩的妻子丁孟輝。同年主演桑弧執導的劇情電影《祝福》,該片的劇本是夏衍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改編,白楊在片中飾演命運淒慘的祥林嫂。
1957年,《北京日報》、《沈陽日報》舉辦的最受歡迎的影片、演員的評選活動中,白楊主演的《祝福》、《為了和平》都名列前茅,評選的五位最受歡迎的演員中,她又獨占鼇頭。同年,她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成員,參加了捷克第十屆卡羅維・發利國際電影節,《祝福》一片獲特別獎。
1959年,在桑弧執導的劇情電影《春滿人間》中飾演醫院黨委書記方群。同年,主演王家乙執導的劇情革命電影《金玉姬》。
1960年,出演戰爭題材電影《冬梅》,在片中飾演直屬隊指導員李冬梅。
1989年,白楊領銜主演《灑向人間都是愛》,在劇中飾演宋慶齡,並獲廣播電視部榮譽演員獎。這是白楊一生中拍攝的唯一的一部電視劇,也是她扮演的最後一個人物形象。
1995年,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、中國電影誕生九十周年中獲中國電影世紀獎:女演員獎。
1996年9月18日逝世,享年76歲 。
[以上內容由" 小薇"分享。]
同年(公元1920年)出生的名人:





同年(公元1996年)去世的名人:




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